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正文

文章正文XINGTAO.CN

谁侵犯了你的个人信息

发布日期:2021-05-11 点击量:712次 作者:章青
已经过去的“315晚会”,我们共同见识了,著名卫浴和车企看“脸”下菜碟、著名招聘平台随意放任个人简历流入黑市、各种垃圾清理软件将无知老人推向受骗深渊。我们的个人信息犹如公开的秘密,任人宰割。谁侵犯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合法使用的边界又在哪里。 
一、什么是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个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实践中,像自然人的银行账户信息、社交软件账号信息、信用信息、个人经历、社会活动、医疗经历等,也都属于个人信息。实际上,只要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能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二、如何合法处理个人信息 
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法律在保护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允许他人合法处理个人信息。如何合法处理个人信息,《民法典》第1035条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即合法、正当、必要三原则。 
1.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既要求获得个人信息的主体合法,主体或是法律法规授权获取的机构,或是获得信息主体同意的信息收集机构;又要求获取信息的手段合法,除法律法规授权机构依职权获取外,信息收集机构获取个人信息必须征得信息提供者本人同意,信息提供者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还需要征得其监护人同意。 
2.正当原则 
正当原则要求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目的正当,收集信息不能做超出目的之外的使用目的。因A目的收集的信息,不能用于B或C目的。 
3.必要原则 
必要原则要求只收集或处理满足个人信息主体授权同意的目的所需的最少的个人信息类型和数量。例如对于某一特定活动,既可以收集个人信息,也可以不收集,那就不收集;既可以少收集个人信息,也可以多收集个人信息,那就少收集。必要原则,还要求获得信息主体同意的信息收集机构在目的达成后,及时根据约定删除个人信息。 
《民法典》第1036条规定了三种处理个人信息的免责事由:(一)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二)合理处理自然人公开的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如将人民法院公布的限制被执行人信息录入限制交易名单;(三)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该自然人合法权益合理实施的行为,如疫情防控期间,为防范疫情蔓延,公布新冠确诊病例的行踪信息。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第12条进一步丰富了处理个人信息的免责事由,除上述规定的三种情形外,另规定了学校、科研机构等基于公共利益为学术研究或者统计的目的,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公开的方式不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可以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 
三、如何认定非法处理个人信息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个人信息被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这里有个问题是,侵犯个人信息适用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目前尚无法律明确规定,司法实务中,一般认定为适用过错责任。 
如何认定非法处理个人信息,实务中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认定: 
1.违法行为 
即行为人存在非法获取、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非法泄露、非法篡改、非法毁损个人信息行为,或是存在对个人信息未采取及时保护措施,或是存在对泄露的个人信息未采取及时补救措施。 
2.损害后果 
即个人因信息泄露处理行为受到损失,这里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也包括非财产损失,比如名誉受损等。实践中,由于损害后果由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往往因无法举证或者没有证据,导致无法证明损害后果,从而无处主张损失。 
3.因果关系 
即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成立因果关系,但是往往因个人信息收集、处理、转移以及使用涉及多个环节,参与信息处理的主体有多方,每个环节都有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从而导致因果关系无法证明。 
4.主观过错 
这里的过错既包括直接过错,比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出卖他人个人信息;也包括间接过错,比如合法的个人信息收集机构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四、侵犯个人信息的罪与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侵犯他人个人信息,有权依照《民法典》规定和其他法律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停止损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行政处罚。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则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者侵犯个人信息的,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安全法》规定的是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的,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等处罚,严重的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吊销营业执照等。 
《刑法》更是规定,违法收取、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的,视情节严重处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五、小结 
谁侵犯了你的个人信息,是巨大利益的诱导,是监管的疏忽,更是举证成本和违法成本的失衡。随着民法典时代的到来,市场监管的透明化,我们相信也期待,个人信息保护将更完善,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定将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