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正文

文章正文XINGTAO.CN

采购合同审查的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13-08-21 点击量:8096次 作者:杨爱琴

随着经济往来日益繁多,物品采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一旦涉及到物品的买卖,特别是大中型交易,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采购合同或销售合同来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但在实际贸易活动中,合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使贸易无法顺利开展,买受方及供货方的利益均受到损害。因此,对采购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则对即将产生的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二则促使合同能够顺利地履行。

一、采购合同的形式审查

对采购合同进行审查的时候,一般先从形式开始审查。首先要确认开头部分,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地址、代理人的名字是否正确,核对对方企业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以及授权委托书,是否与实质相符合。审查正文部分,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条款是否具备。最后审查签署部分,是否具有签名、盖章,签署时间是否一致。

二、采购合同的实质审查

一份完整的采购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包装方式、结算、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法。对采购合同进行实质审查时可以通过上述因素,对采购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公平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查。

(一)审查采购合同主体

一般情况下,采购合同双方当事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首先要对对方主体的合法有效性进行审查。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了解其经营范围,审查是否是合法注册、是否经过年检、有无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其次,重点评估对方的履约能力,这直接关系着对方能否良好地履行合同,可以从对方的经营状况、以往合作情况以及其他客户的评价等方面,来判断对方的资信及履约情况。 

(二)审查采购合同的标的物质量

标的物的质量是一份采购合同的重中之重,双方签订此合同,是为了采购自己所需的物品,因此标的物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合同的履约情况,决定贸易能否顺利进行。对标的物质量,应该明确化、具体化,审查如质量体系要求是否详实,质量审核、质量指标是否有所规定,当然这块内容可以由企业的专业人士或团队进行审查,使质量条款更符合当事人的要求。审查是否规定了质量问题的处理及罚则,以便之后出现质量纠纷可以按约处理。

(三)审查采购合同的价款

价款需要明确且用大写表示,以防出现涂改现象。在价款中除了要写明标的物本身的价款,而且要对运费、保险费、装卸费进行具体的约定,并且注明是有哪方来支付。

(四)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履行期限是当事人的期限利益,也是确定违约与否的标准,因此对采购合同进行审查的时候,查看期限是否明确具体,特别是对分期履行的合同,应写明每期履行的准确时间。

履行地点在采购合同中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风险有谁承担,标的物所有权是否转移,以及当出现纠纷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可以作为确定诉讼管辖权的标准。所以要对履行点进行明确的规定,对于买受方,可以指定特定的地点或者是己方的仓库作为履行地点。

履行方式,要考虑是一次支付合适还是分期分批交付,是用铁路还是水运还是空运,运输费、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由哪方承担,这些都是在审查采购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审查采购合同的结算方式

审查结算方式,要看是货到付款,还是每月集中结算,如果是每月集中结算,审查结算日、账目核对日以及付款期限是否有所规定,规定是否明确。还有结算的支付方式是现金、转账还是票据。最好在合同中注明双方的开户行、账户名称、账号和结算单位,以避免因货币未到账引起的争议及纠纷。

(六)审查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在每个合同中是必不可少的条款,但在审查违约责任的时候,我们要看一下合同中是否具备违约致损的计算方法,并对赔偿范围进行明确规定,产品损失费、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管理费、运输费、修理费、人工费等,均可计入赔偿范围。对违约的计算方法及赔偿范围进行审查可以保证后期出现违约情况,进行违约赔偿时有明确的赔偿依据。

(七)审查采购合同的争议解决方法

对于采购合同来说,当出现争议及纠纷时,可以通过调整供货、更换、退货、返修等手段进行解决,当双方协商及上述手段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时,不可避免就要采取司法途径,那么到底是通过仲裁还是诉讼哪种方式进行解决。如果是诉讼,又选择哪个法院进行诉讼对当事人更为有利,是在进行合同审查时所要考虑的因素。

三、其他注意事项

有些采购合同会涉及知识产权的条款,要对商品的知识产权的归属进行确定,以及查看是否具有保密和稳妥保管等规定。

可以在补充条款中,规定合同正文部分所没有提到的内容,为己方争取最大的利益,明确贸易细节。

除此之外,对盖章及签字进行审查,看是否清晰、完整,是否存在伪造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