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正文

文章正文XINGTAO.CN

“来过,便不曾离开” ——记西塘、乌镇之行

发布日期:2013-11-14 点击量:2228次

    “来过便不曾离开”这句话曾被自己戏谑为“广告语”,甚至鄙夷地认为江南水乡的小镇也都是大同小异。身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江南女子,印象中的古镇不过是些小桥流水人家,所有的商铺都卖着随处可见的“当地特色”……但在此次事务所组织的江南古镇行中,却也着实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11月9日周六早晨,和工作日一样,我们早早便动身前往事务所。唯一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们都褪去职业装的束缚,一件运动衣、一个背包、一只相机,轻松的氛围立刻在事务所弥漫开来。

    早晨9点,在事务所主任楼韬律师和张永强律师亲自带队下,星韬自驾团正式出发。为了便于联络,我们在每辆车上都配置了一只对讲机,一路上欢声笑语,还时不时用手上的相机记录下沿途的风景。

    在经过短暂的海宁半日游之后,我们在傍晚时分抵达向往已久的西塘古镇。与其说是古镇,倒不如称之为“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放眼望去,西塘既有白墙灰瓦的古朴,又有灯红酒绿的喧闹;既有小桥流水的风景,又承载着浓郁的现代化商业气息……川流不息的游客们在倒映着红灯绿柳的水岸两侧,好不热闹。我们笑着聊着一路走过这座既古朴又现代化的小镇。

    短暂的夜游西塘后,我们又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的前往另一处,倍受好评江南古镇,那个“来过,便不曾离开”的地方——乌镇。在去之前,就听很多人如此评价过乌镇,可终究不明白为什么,此次正好借着集体出游的机会来揭开这座古镇神秘的面纱。

    由于我们入住的民宿离乌镇西栅距离很近。10日清晨,在品尝完农家阿姨精心烹饪的稀饭和土鸡蛋之后,我们便集体步行前往乌镇景区。还没进景区大门,大家就都莫名地亢奋起来,在“乌镇”两字的牌坊下纷纷合影,似乎预示着这座口耳相传的古镇不会令大家失望。

    刚刚步入景区,身边就有同事叹道“真是步步皆有景啊!”这句话,我曾在一篇描写苏州园林的文章里见到过,这样说来今日倒算是有切身的体会了。步步皆有景,步步景不同,这是对乌镇西栅的第一印象。虽说只是座古镇但景色却一丁点儿也不输给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过的园林景观。而之后更多的惊喜更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处类似电视剧中“大染坊”的场景。只见,一排排高高的架子上挂着长长的蜡染布,不仅浓郁的地方风情展现无遗,也让我的脑海中也浮现大染坊里染布、晾布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工作景象,这一排排晾架、一条条长布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而更加直接的是,大家将对这蜡染布的喜爱转换成手中的蜡染制品,古朴的服饰、精致的布包、温暖的披肩,与这古朴的青石板路,甚是和谐。

 (图为:乌镇特色“蓝印花布”)

    与西塘相同,乌镇也有不少沿街的商铺。但不同的是,这些商铺里出售的商品蕴含着一种历史积淀下的文化气息:精雕细琢的生活用品、工艺品,老式的理发店、路边“手工修鞋”的招牌、市面上少见的小人书等等。大家对这些“老底子”的文化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当看到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师傅一点一点地制作着木盆、竹篓的时候,时光一下把我们拉去了曾经的某个年代,就像电影电视里的场景那样真实。

(图为:乌镇的手工师傅)

    而当天的另一处惊喜则是在西栅小路尽头的一个角落。这静谧之中隐藏的读书馆着实带给大家不少欢愉。置身于此,仿佛天地间万物都安静下来,陪你静静遨游在书海之中。静中有静是仅有乌镇才有的风景,此时大家都停下脚步、不发一语,感受着这一份安静,享受着精神上的富足。

(图为:乌镇图书馆)

    比起西塘,很多同事更喜欢乌镇,称赞乌镇是一个极具内涵的古镇,在这里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收获。旅途虽短,但我却深深感受到那句“来过,便不曾离开”的内涵,现在想起乌镇的点滴,内心似乎也跟着那里的一切慢慢沉淀下来,或许这就是“宁静以致远”的境界吧!

 

责任编辑:张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