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开启“服务型”检务公开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4-08-05 点击量:1586次
2014年8月5日 来源:检察日报
今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被检察机关带走的消息在网上传播蔓延,一时间引发各种猜测,其中不乏胡编乱造,混淆视听。6月1日晚上9点,最高人民检察院新浪官方微博迅速回应,发布检察机关对郭振玺、田立武立案侦查的消息,网上谣言很快得以平息。据统计,截至6月3日上午9点,这条微博被阅读527万人次,转发1386次。
在这起事件中,借助微博这一新媒体,来自最高检的权威声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最广泛的传播,收到了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微博的应用,让最高检的“发声”工作尝到了以往鲜有的甜头。
今年以来,最高检按照中央司法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积极推进深化检务公开改革过程中,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注重借力新媒体,与公开对象互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新媒体时代下的检务公开,正在从“名片型”向“服务型”发生转变。
平台搭建:小小手机把检察信息装进口袋
作为跑口记者,新华社记者陈菲今年采写的检察新闻被国内外媒体采用转发的频率上升不少。陈菲告诉记者,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最高检今年加强了新闻发布工作。在她印象中,今年以来,最高检几乎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内容也都是“干货”、“硬货”。
记者采访发现,之所以能为跑口记者持续提供优质“口粮”,主要得益于最高检于今年3月24日正式设立了新闻办公室。最高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高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单独序列的新闻宣传工作机构,意在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推动检察新闻宣传工作专业化、专门化建设。
依托媒体向外发布重要检察信息、公开检察工作情况,历来是检察机关开展检务公开工作的主选方式之一。专门机构的成立,专业人员的加入,为最高检新闻发布工作注入鲜活动力,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细心的网民不难发现,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接收最高检的“线上”权威发布。3月3日,最高检在新浪网、腾讯网、正义网同时开通官方微博;4月15日,最高检官方微信、新闻客户端正式开通,并在人民网、新华网增开官方微博。至此,最高检“两微一端”检察宣传新媒体格局形成,主动、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截至7月底,最高检“两微一端”共播发信息9171条,粉丝、听众和订阅总数达到1004万。
今年7月,曹建明检察长在大检察官研讨班上要求,各省级检察院和条件成熟的地市级检察院要在今年底以前开通官方微博微信。
而“线下”的新闻发布也得到明显加强,最高检规定例行新闻发布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发布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截至7月底,最高检共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7次。
值得一提的是,6月25日和7月22日,最高检分别召开中央主流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和部分中央新闻网站、商业网站负责人座谈会,曹建明检察长均出席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做好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建议。
“我们希望树立主动宣传、立体传播理念,稳定并不断拓展传统媒体关系,全面对接新媒体,构建载体丰富、反应灵活、功能齐全的一体化全媒体检察宣传工作格局。”最高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